武隆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一洞一江兩山一橋一畫廊”,即“天下第一洞”——芙蓉洞、水上喀斯特原始森林——芙蓉江、南國牧原——仙女山、世界最大的天生橋群——天坑三硚,生物基因庫——白馬山、地質奇觀——武隆地縫、驚險刺激的黃柏渡漂流,是開展觀光、度假、休閑、康體娛樂、科考、探險旅游的勝地。目前,已建成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AAAA級旅游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地質公園1個,縣城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區”,并打造出了“芙蓉仙女?夢幻武隆”旅游品牌,編制了武隆旅游夢境,系列夢境不僅賦予了武隆旅游的鮮明個性特征,而且構成了令人神往而難以忘懷的旅游天地,加之便利的水陸交通,發達的通訊系統,完善的接待設施,以及優質的旅游服務,每年吸引著數十萬的中外游客,是重慶市日益崛起的新興旅游大縣。
剛從武隆回來,確實名不虛傳,我覺得比布達拉宮好玩,雖然都是世界遺產,但是各有千秋。但是如果沒有點體力是不行的,這是我出去耍了那么多地方唯一一次沒有覺得上當的地方。山清水秀,怪石嶙峋,懸崖絕壁,真的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站在那萬丈深淵之下,抬頭仰望一線天,還有帶著深深流水痕跡的巨大石壁,無數的遐想涌入腦海。曾經數百萬年前,這里是怎樣的洪荒,怎樣的大水,侵蝕成了天生三橋,氣勢雄渾,壯美,蒼勁,真的是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感覺。難怪黃金甲要在那里選景。至今還保留著老張當年為此修建的驛站,里面雖然人去樓空,但是你可以從電影中重溫那段驚心動魄飛刀橫飛的場景。。。。。。險峻的棧道,陡峭的石壁,幽深的洞穴,飛揚的水珠如花瓣一樣從天上灑下,如此清新,透亮,潔白,頑皮,想要抓住,卻又化為水,十分奇妙。我站在飛濺的水花下面,讓她肆意從數十米的高空親吻我的肌膚,那一刻從未有過的快感涌上心頭,俏皮得像個孩子一般。同行的人不時在天坑中喊回聲,此起彼伏,真實這番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芙蓉洞中千奇百怪的石筍,石曼,石柱,石花,真的叫一個絕,讓人嘆為觀止!幽深的洞穴,沁涼舒適,時而寬大可以容納上萬人,時而縮緊腰身只能單獨通行,那一塊塊美麗如玉的石筍,石柱,還有銀白色的瀑布,簡直不能不語言來形容她的壯美,只有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有用一個字--------“奇”來形容。
不到地縫下面你是不能感覺到地縫的美,碩大的天坑,幽深的裂口,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幾經曲折終于下到縫底,從這里仰頭看天,真的只能看到一線,順著地縫蜿蜒。細細的水流從地縫中流過,時而平坦時而湍急,山路也因此而曲折。在這里你仍然可以看到數百往年流水的畫作,水文,大坑,還有一些塌落的巨大石塊,小天生橋,石洞,瀑布。。。。。站在縫底,仰望兩旁的絕壁,還有那一抹從地縫上面露出的陽光,真的感到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人類是如此的渺小。
仙女山的遼闊不是西藏草原的一望無際,也不像那里的荒涼,這里有層層的樹林,草場,當然這里的太陽沒有西藏那樣強烈,在這里感覺不到夏天的燥熱,甚至還有點冷,以至于手上汗毛都立起來了,還好經歷過旅途中的風雨,這點冷也算不了什么。走在草原上和同行的大媽大叔一起唱歌,那份遼闊,蒼茫,自在,愜意是在大城市里無法體會到的。在這里你可以聞到青草味,感受薄霧的滋潤,感受陽光的溫柔,感受草原上馬兒的自在,忘記城市里的喧嘩,回歸那份難得的淡雅,平靜,安詳,愜意,輕松和愉悅。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別人嚴重的武隆又是另一番風景,但是我期待,有機會下次還去。
武隆------值得期待!
2007年6月27日13:15,在新西蘭基督城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獲全票通過,武隆喀斯特與云南石林、貴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據悉,“中國南方喀斯特”面積占整個中國喀斯特面積的55%,主要分布在以云貴高原為中心的云南、貴州、廣西、重慶等地。其總面積達14.6萬公頃,其中提名地(核心區)面積4.8萬公頃。武隆此次成功獲得世界自然遺產稱號的景區包括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全世界罕見而稀有喀斯特系統形成的后坪天坑。而這三大景區又代表了中國喀斯特地貌中三個獨立喀斯特系統,即芙蓉洞洞穴系統、天生三橋喀斯特系統和后坪沖蝕型天坑喀斯特系統。
此前,重慶市僅有一處世界遺產景區--大足石刻,是文化遺產,而武隆則是自然遺產。據悉,我國目前共有36處世界遺產,其中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有泰山、黃山、峨眉山及樂山、武夷山4處。而自然遺產也僅有武陵源、九寨溝、黃龍、三江并流、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及“中國南方喀斯特”6處。
2004年2月,武隆縣向重慶市政府遞交將芙蓉洞納入“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的申請。昨日,武隆申遺成功,前后只花了短短三年多時間。市旅游局官員稱,在所有申報遺產項目中,武隆申遺耗時最短,這不僅僅是創造奇跡,更體現了“重慶速度”。
2005年8月,建設部正式確定“中國南方喀斯特”申遺由重慶武隆、云南石林、貴州荔波喀斯特作為第一批申報提名地。去年1月13日,三地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遞交了申報材料。今年4月,再次接受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聯盟的考察與驗收。負責對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進行考察驗收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桑塞爾博士,在來武隆考察時感嘆,這種速度在他經歷的世界遺產項目申報中,前所未有。
在武隆申遺的整個過程中,僅花了400余萬元,而國內其他地方申遺至少要花上億資金,有的甚至耗資上十億。
武隆要重點整治的環境項目多達54個,并有大量農戶需要動遷,這在申遺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對武隆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去年6月12日,武隆旅游局、風景管理局等29部門立下“申遺”環境整治“軍令狀”,最終全部完成。
盡管武隆申遺已成功,但當時曾差點被“否決”。武隆風景名勝管理局副局長周濤介紹,當時建設部官員來考察時,武隆申遺的環境整治工程、農戶動遷等所有工作均沒開始做。有位建設部官員就表示,時間已非常短,而武隆的準備工作什么都沒做,肯定無法達到世界遺產的檢查驗收,因此建議武隆干脆放棄這次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