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武隆縣鐵礦鄉立足鄉情實際,整合生態資源優勢,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打好“生態牌”,唱好“山水戲”,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以鄉村旅游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把發揮生態效益作為農民致富的落腳點,努力走出一條貧困地區生態建設的好路子。
大力開發旅游資源,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據了解,鐵礦鄉旅游資源豐富,有神奇俊秀的大洞河,風光旖旎的大梁子原始森林,巍峨雄偉的大佛巖,氣勢恢弘的雞尾山垮塌遺址,清泉逶迤的趙云山河谷,恬靜怡然的穆楊溝田園風光。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麂子、果子貍和三級保護動物黃猴、野豬,還有刺豬、竹雞等多種野生動物。有豐富的野生天麻、野生獼猴桃、天然竹筍、黃蓮、蜂蜜等可包裝推廣的旅游特色食品和藥材。該鄉的旅游資源可謂“養在深閨人未識”,具有極高的開發潛力,打好“生態牌”,唱好“山水戲”,大力發展鄉 村旅游,打造成該鄉經濟新的增長極,以鄉村旅游統籌城鄉發展,將成為該鄉富民強鄉的必由之路。
真抓實干,“四措并舉”助推鄉村旅游發展
據悉,該鄉下一步將繼續實施“生態立鄉、旅游強鄉”戰略,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一是突出特色,準確定位。該鄉充分利用緊靠南川臨近重慶的區位優勢,依托大洞河峽谷風光、雞尾山垮塌遺址等旅游資源,引進客商投資開發紅寶、百勝村生態旅游,修建避暑山莊,引導農民發展農家樂、林家樂,打造集避暑休閑、度假旅游、生態觀光于一體的消夏養生經濟帶。二是搞好規劃,有序開發。聘請專業人士精心編制鄉村旅游規劃,合理發掘和布局旅游景點,規劃好旅游線路,做好環線旅游,讓游客不走回頭路。打造文化生態旅游,收集編撰旅游景點的美妙傳說,做好旅游景點的人文命名,使該鄉生態旅游富有文化底蘊。三是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修建旅游公路、人行步道,休憩亭閣,大力發展農家樂和林家樂。實施場鎮風貌改造,打造獨具特色的高山休閑風情小鎮。以創建生態村、文明衛生村等活動為載體,提高農村文明程度,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一批游客參與性強、具有體驗趣味的活動項目,讓游客充分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歡快之余,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比如,果蔬采摘、打糍粑、菜地認購等鄉村旅游體驗項目。四是策劃項目,積極引資。目前,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巖鎮幾位實業家,來該鄉實地考察后,看中該鄉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決定在該鄉成立旅游開發公司,并結合該鄉場鎮建設和鄉村旅游規劃,準備一期投入資金2000萬元打造集休閑、商務、觀光為一體的“幸福居”居民點。該鄉及周邊旅游將會得到“井噴”式發展。
打響鄉村旅游品牌,走出一條富民強鄉特色路
據該鄉宣傳委員張暢介紹,該鄉全力打好“生態牌”唱好“山水戲”,以鄉村旅游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根據客源市場和旅游活動的變化情況,重點進行旅游宣傳,不斷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規劃通過3—5年的努力,力爭在鄉村旅游發展方面實現新突破,實現1個鄉村旅游示范村、3個生態產業示范點、20家星級農家樂和林家樂經營戶、200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15000人次年旅游接待量、1500萬元鄉村旅游收入,將該鄉打造成遠近聞名的“生態、富裕、和諧” 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