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至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與《人與生物圈》雜志專家組一行7人來武,就我區巖溶景觀利用保護情況開展實地科研及取景拍攝。
來武期間,一行人先后前往烏江峽谷、芙蓉洞、后坪天坑群、天生三橋等巖溶景觀進行取景拍攝。同時,還特別來到巖溶景觀帶動地方鄉村旅游發展的典型案例——七彩陶藝堰塘村實地考察。
在區世遺中心召開的座談會上,巖溶所副總工、國際巖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曹建華認為,武隆富集而多元化的巖溶景觀不但美不勝收,還在巖溶景觀資源保護工作方面成效顯著,更是在世界遺產帶動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探索上,走出了一條新路,值得在教科文組織的相關會議和活動中,大力宣傳和推廣。
據了解,2021年是國際洞穴與巖溶年,由國際洞穴聯合會發起的“探索、認知和保護”倡議主題,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支持。巖溶中心作為巖溶領域重要的國際組織,一直致力于解決巖溶區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開展科學研究,技術培訓以及巖溶科普等。本次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巖溶的認知,傳播巖溶知識,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巖溶資源,助力我國巖溶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為實現聯合國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