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當天上午,區世界自然遺產管理中心組織全體干部職工來到芙蓉洞景區,通過科學知識講座、野外觀測實物等形式,開展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倡導低碳生活,保護綠水青山。
“溶洞形態萬千、色彩紛呈,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你知道溶洞是如何形成的嗎?你是否了解它們的主要成分呢?”在芙蓉洞內各個觀賞點,來自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教授級高工、中國洞穴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亞洲洞穴聯盟主席張遠海老師結合實物,為區世界自然遺產管理中心全體職工和芙蓉洞景區的講解員進行現場講述。通過講解讓大家對芙蓉洞有了更深的了解。
“今天很榮幸在張教授的帶領下,更深入地了解了芙蓉洞,在整個講解過程中,讓我更多的認識到了芙蓉洞內的次生化學沉積物及溶洞的形成原因。”芙蓉洞景區講解員李冬梅告訴記者,她希望把學到的知識帶給更多前來武隆的游客朋友們。
區世界自然遺產管理中心資源保護科科長冉波說,溶洞是大自然的杰出造化,它的形成往往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因此,我們需要珍惜和保護它們。通過此次專家的講解,讓中心所有職工對芙蓉洞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有利于中心以后開展景區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