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的一桿秤,如今廟埡鄉雙橋村的這桿秤,不但挑起了公序良俗建設的大梁,更讓傳統美德能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隨著公序良俗建設的深入開展,雙橋村也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6月20日,記者在雙橋村看到一副副火紅的手寫對聯裝點著家家戶戶的大門,村里的公路、院壩整潔有序,這個曾經的市級貧困村如今也換上了新面貌,迎來一片新氣象。
手寫對聯
“貼”出環境改善
“父慈子孝一團和氣,母愛媳賢共享天倫,橫批:和諧安康”、“新居煥彩多吉祥,華棟落成謝黨恩,橫批:黨的政策好”……走進雙橋村,便能看到家家戶戶都貼著火紅的對聯,一片喜氣的景象。
“我們針對每家每戶的情況,專門為他們定制手寫對聯。”雙橋村大學生村官代申建介紹到,這些貼上家家戶戶大門的對聯,有表現家庭和諧的,有表達感恩之情的,有反映扶貧成效的。貧困戶邱華義的門前貼的是:上聯“扶貧扶智扶到人”,下聯“精準精確精到戶”,橫批“精準扶貧”。“對聯的內容不盡相同,卻都展現著雙橋村的新變化與和諧的村風民風。”
“家里門上把對聯一貼,看起來很喜慶,對我們的生產生活也有個規范。”說到這一副副對聯,村民們都贊不絕口。
村規民約
編制順口溜記得牢
“學法守法用好法,歪人惡人不用怕。看好房門幫友鄰,管好家人斗壞人。外出務工報社長,方便有事對他講。反腐倡廉層層抓,發現問題舉報他……”一句句通俗易懂、好看好記的順口溜版《雙橋村村規民約》掛上了家家戶戶的墻,成了雙橋村公序良俗建設的好幫手。
村規民約巧心思,衛生評比見成效。目前,雙橋村還建立了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的環境衛生評選制度。由村民小組組長、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組成檢查組,對每個組一月一次檢查評分,綜合村上的一月一次檢查評分,以組里占20%,村上占80%的評分標準,分別評選出前十名與后十名的村戶,前十名每月在宣傳欄上公示表彰,并在年末表彰大會上發放生活用品獎勵,后十名將給予通報批評。
“我們在每個村民小組還設有3至5名由村民、黨員等組成的義務監督員,對環境衛生進行監督和幫助整改。村里還專門了聘請村民作為保潔員,負責村里公共衛生的打掃及督促。”駐村“第一書記”徐波道出了雙橋村環境整治的一些小“妙招”。
“最美”評選
選出孝親家庭
如今的雙橋村,“最美庭院”“最美媳婦”“和諧家庭”“敬業奉獻”“致富帶頭人”等評選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轉二版) (接一版)說到“最美媳婦”汪德梅,村里人都會豎起大拇指。汪德梅丈夫王康的母親劉明英因患病半癱在床,從為老人梳頭、喂飯,到老人的個人衛生,汪德梅都親力親為、事無巨細,將老人照顧的細致周到。汪德梅說,“自己嫁到這個家,就應該盡到一個媳婦的責任,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何況是自己的親人。”
別看村民邱華義是貧困戶,家里的環境衛生可不含糊,患有肺炎的邱華義無法從事過多體力勞動,卻堅持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干凈整潔,還獲得了“最美庭院”的稱號。邱華義說:“衛生是自己家里的事,衛生做好了自己的生活舒適,心情也舒暢,加上村里推進公序良俗,也讓我們認識到搞好環境衛生是一種需要堅持下去的好習慣。”
都說山美水美人更美,如今的雙橋村更是環境美民風美日子美,整潔的環境和淳樸的民風讓青山綠水煥發了更明亮的光彩,增添了更鮮活的生機。
“村班子每個月會對村民進行政策宣講與素質教育,并組建了村民腰鼓隊對《村規民約》、法治教育等進行宣傳普及。”駐村第一書記徐波說到,“我們村已經定下了三個目標,分別是創建全區公序良俗示范村、脫貧攻堅滿意村、集體經濟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