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歲的母親,身體還算硬朗。但耳有點聾,頭有點晃,背有點駝。望著她漸漸老去的身影,我有一種說不出的辛酸,道不完的深情!因為她的愛,時時提醒著我,激勵著我,影響著我,教育著我!
饞中的愛
我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當時農村生活的凄苦不必多言,能填飽肚子便不錯了,哪有什么好吃的?麥收之后,我們當地有走親訪友的習俗。6個白面饃便足以表達豐收的喜悅和親朋間濃濃的深情,對白面饃這種罕見的食品,每家都舍不得享用,傳來轉去,往往自己蒸的饃又回到自己的家,不過,那時已長滿了紅毛,白毛,綠毛,黑毛……再也不能吃了!
8歲那年,6個白面饃經過長途跋涉終于來到我家,我那個興奮呀!就別提了!因為客人一走,我就可以享用白面饃了。不料,母親把它束之高閣,說還要用它走親戚。我失望,我低落,我饞得難受!終于忍不住,瞅母親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地干掉了一個。第二天,母親發現了秘密,再三審訊,便水落石出。結果迎來了人生的第一頓打。事后,母親抱著我,一把鼻涕一把淚。數落我:“你也太大膽了,剩下5個饃還怎么能走親戚?最重要的是,你不經過大人的同意,隨便偷東西,這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呀!”
現在想來,母親把饃高高掛起,不僅是怕老鼠,也防備我這只小饞貓吧!不過,慶幸得很,母親珍藏在泥罐中的3個橙黃軟軟的東西,被我偷偷用麥桔梗吮吸干癟,她卻沒有發現!不知是我偷技的高明?還是母親的無知?也難怪,47歲的我到了25歲上中師的時候,才知道8歲那年用麥桔梗吮吸的那東西叫橘子。
現在已為人師的我,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如何做個誠實的孩子?如何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做一個好學生?”這也算是對“饞中愛”的報答吧!
病中的情
中學時代一般是令人難忘的,因為她孕育著激情,充滿著希望。但對我來說,卻充滿著哀愁和悲傷!
不知是學習的壓力,還是營養的匱乏,十八歲那年,正在求學路上艱難跋涉的我,患胸膜炎,必須休學一年。呆在家中那段時間,由于擔憂前途,想念老師,思念同學,眷戀校園,我心急如焚,口舌生瘡。這真是禍不單行,雪上加霜!我發呆,我低沉,我哭泣,我絕望,我輕生,我萬念俱毀!
此時的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她愁眉苦臉,她唉聲嘆氣,她沒有笑容!
為兒治病,她翻山越嶺,刨草藥,求醫生,口干裂了,腳磨破了,已年過花甲的母親愁白了頭!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老天爺啊!為什么不讓我替兒子生病?”
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我心情漸漸好轉,飯量漸漸增加,身體康復了,又回到夢寐已久的校園!
是母親的勤勞喚醒了我麻木的神經!是母親的善良溫暖了我心中的寒冷!是母親的雙手撫平了我受傷的心靈!是母親的溫情給了我第二次人生!
怨中的意
參加了工作,意味著生活的相對獨立,不再經常依偎在母親懷中。我雖人到中年,卻仍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每次與母親相見,她總是怨聲十足:天這么冷,你怎么穿的這么少?這次回來怎么又瘦了?為什么這么長時間不回家?為什么這么晚還回家?你怎么喝了酒還騎車?……我知道,母親的抱怨是對我衣食住行的關心,是對老兒的愛護!每當聽到這些抱怨,我就感到溫馨,感到幸福,感到自豪!因為我還有疼我愛我的母親!
每次回家,飯不吃是不行的。如果不吃飯就回單位,母親會念叨一個星期。所以,我就是吃得再飽,也得再吃點母親做的飯。因為她知道,我從小就愛吃她做的家常便飯。什么菜粥,地瓜煎餅,蕎面水餃,臭豆腐,臭豆子……只要我愛吃的每次必有一樣或兩樣。
說來感到慚愧,母親80歲了,按理說應該我照顧她,孝敬她。可我每次回家,只要說住,她就及早的把床給我鋪好,把夜壺拿好,不給我孝敬的機會!恐怕不那樣做就不是我母親似的。有母親的感覺真好!
慈中的善
如果單寫母親對我的愛,不足以表達我對母親的敬重。她做人處事之道,更深深地影響著我,激勵著我,鞭策著我。
“和為貴”,是她慈的寫照。母親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受封建思想的影響極深,但她與常人不同,用我們的話來說,她能吸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家族非常大,一家老少幾十口人,在我祖父活著的時候,沒有分家,在一起的幾十年生活中,她尊老愛幼,任勞任怨,從未與任何人紅過臉。她常常說:“家和萬事興,家庭不和外人欺。”
她對待自己的親人“和”字當頭,對待鄉里鄉親亦是如此。
我們家住在路口,每天勞作的鄉親要從我家門口經過,每當相遇,她都禮貌待人,和藹可親,端茶倒水,遞煙點火,生火做飯,不厭其煩。正因如此,鄉親愿意與她聊天,愿意求她解難。當我父親去世之后,全村沒有一個鄉親不到我家安慰母親的。我想:這便是母親常說的“好人一定有好報”吧!
“善中慈”,是她大愛的表現。母親常教育我要與人為善,她說:“再富的人,我們不巴結;再窮的人,我們也不能踩。即使是坷拉頭也有用著擦腚的時候,何況人呢?”從我記事起,只要有逃荒要飯的到我家,母親都會竭力幫助,寧愿自己不吃,也要接濟窮人。她常說:“自己吃了填坑,別人吃了傳名。”
母親的好善樂使、孝敬是出了名的,直到現在,只要我家殺豬宰羊,我們家族中的親人或鄉里鄉親中她的長輩,幾乎一個不落地想到,不管多少,她都要表達一點心意!有時,自己真的一口也不沾!
樂中的強
母親雖然80歲了,但從不服輸,她能用半天時間,步行探望十幾個子女兒孫,累計起來,行程不下幾十公里,我們年輕人都自愧不如她走路快!我真的不知道她哪里有那么多勁頭!到底是“愛子心切”?還是身體確實強壯?就連我們當孩子的也弄不懂了!
說來不信,86歲的人了,還喜歡趕廟會,湊熱鬧!我們勸她,年齡大了,就別再去了,這樣顯著兒女不好,人家不說我們不孝敬嗎?母親卻有另一番高論:“我閑著也是閑著,到那里還可以和你們的嬸子、奶奶聊聊天,看看人,觀觀景;更何況,城里人越來越喜歡我們的土特產——地瓜干,云豆皮,柿餅,山苦菜,榆錢,何首烏,皂莢豆,毛芋頭,梨皮子,山楂片,干菜葉……他們大都長在甜水中,特別是現在的小孩,有的連見過都沒見過,更沒有吃過,我也算是讓他們增長增長見識吧!”
我們當孩子的再也無話可說,我想,母親要是生在當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本科大學生!或是一名出色的中國共產黨員!要不,好多游客都羨慕說:“老太太,下年一定還要來呀!愿你再來100年!”——因為我耳聾的母親,我頭有點晃的母親,我駝背的母親,那堅強的性格,那高大的形象,那善良的情懷,已深深烙印在游客的心中!
說句實話,我雖為人師,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戴和崇敬!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用幾句話對天下所有的母親表達兒子的心聲:母愛是山,鑄就了我剛毅的個性;母愛是水,滋潤了我的柔情;母愛是月,照亮了我夜行的道路;母愛是太陽,滌蕩了我的心靈!母愛似大海,包容著我的過失;母愛似長江,澎湃著我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