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王奶奶與街坊四鄰談及兒子的孝順,都是以與兒子一家一同旅游為題。以前,她總是糾結再三,一臉惆悵,這次她一反常態,笑逐顏開。
王奶奶兒子是一局之長,每逢節假日,她都隨兒子一家一同旅游。起先,出行的交通工具是小轎車,小轎車是她兒子單位為她兒子配備的公車。由于小轎車顛簸厲害,每次出行她都暈車、嘔吐,旅游如同受罪。后來,出行的交通工具改為商務車,商務車是她兒子單位的公車,是她兒子用單位配備給自己的公車臨時交換而來的,目的是盡可能不影響單位正常公務用車。乘坐商務車雖然比乘坐小轎車舒適,但她仍然暈車,只是不再嘔吐了。
這次王奶奶隨兒子一家一同去杭州旅游,快到目的地時,商務車“拋錨”,除駕駛員“留守”外,一家老小不得不“棄車”,經有關方面幫助抵達杭州。
在王奶奶的要求下,她和兒子一家一同自費乘坐大巴返程。她對兒子說:“還是乘坐大巴好,不暈車,不嘔吐,一車游客如同一個大家庭,有的在談論旅游感受,有的在談論家長里短,有的在談情說愛,有的在自我陶醉,倍感親切,就像當年我乘坐毛驢車回娘家那樣,心情舒暢。”她兒子對她說:“那我們以后節假日就自費旅游,短途乘坐大巴,長途乘坐火車、飛機,出行讓你感到是走親訪友,返程讓你感到是回娘家。”王奶奶自言自語說:“自費旅游好,自費旅游的感受真好。”
遵從自己母親的感受,王奶奶的兒子調整行為準則,可謂孝心一片;遵從祖國母親的感受,王奶奶的兒子能否調整行為準則,不失孝心一片?
作者簡介:龐清新,男,1987年在《雨花》雜志發表處女作,作品收入《江蘇文學五十年》一書,作品集載入江蘇文學史志。后擱筆多年,2007年再度開始創作,先后在《人民日報》等中國大陸報刊及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新西蘭、澳大利亞、巴西、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報刊發表作品,作品獲《中國作家》、上海市作家協會、新西蘭華文作家協會等主辦的征文獎。現供職于江蘇泰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