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嚯喲嚯喲嚯,穿激流喲跨險灘喲,號子一響,聲震天喲——”
“印象武隆”的演出雖已結束,川江號子仍然響徹耳畔。伴著千年遺響,沿著時空的隧道朝武隆的歷史深處回溯,于穿空的亂石和拍岸的驚濤中穿越巴渝古國的荒涼和博大。
崇山、峻嶺、幽谷、深溝、陡巒、峭壁,這些被山脈擠壓而成的褶皺將歷史的衣裙無限拉長,那讓權貴脫靴讓貴妃磨墨的詩仙李白和曾經權傾朝野的國舅長孫無忌,都被歲月的風塵緩緩拉進巴渝古地,他們倚砯崖,臨烏江,舉頭望月,目光的希冀和飛翔成月的羽翅,將長安的皇宮墻院飛滿一地霜雪,渴盼能獲得一紙詔書,隨月載回荒涼野蠻的蜀地巴山。可是,無論是才華橫溢的詩情還是那躊躇滿志的雄心都換不回君王的盛恩,詩仙將清淚注入滾滾的大江,順流而下,綻放成中國詩歌長河里的朵朵浪花;國舅在峽谷溝壑間踽踽折行,嗚咽啼血,凋零成武隆仙女山上的一坯黃土。
一個身影從烏江深處的天梯石棧跚然而至。黃庭堅,又一個流放者,他,步履從容地行走在奇崛詭異的羊腸小道,妙手一揮,伴著堅硬厚實的烏江巨石的陣痛痙攣,蒼勁老健的摩崖刻石橫空出世,“綠蔭軒,山谷書”六個大字從此鐫刻進巴渝的石頭里,與浩浩湯湯的烏江長江一起守望了千年的明月長空,使巴渝的丹青風景變得更加豐富和厚重。烏江長江滾滾東逝,歷史的風塵湮沒了千年歲月,這位書風清勁宏大的書法家、這位詩風瘦硬雅健的文學家、這位胸襟曠達的政治家,仍然在歷史畫軸里傲然挺立,風采依舊,色澤不減。黃庭堅名震宋室,聲傳當今,原因絕非只在于他在書法文壇和宦海官場里的舉足重輕,千古才子蘇軾有文贊之:“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二十四孝》史書的“滌親溺器”更是將他對父母的孝順恭敬,演繹成中華家戶喻曉的故事。這位身居高位不忘侍母的孝子在官場的爭斗中受到牽連后,被至貶荒涼冷寂的烏江之畔。巴渝的險山惡水以博大的胸襟容納了這個不幸的名人孝子,名人孝子的不幸亦成就了蠻夷巴渝的幸運。自從華夏孝園的這朵奇葩漂進烏江的那天起,巴渝的山川大河飄香起溫情脈脈的芬芳,香艷了長河漫漫的巴渝文明。
蜿蜒盤曲的蜀道上,奔走著一個叫李密的人。就是這位長江之子和巴蜀舊臣,斗膽用一紙《陳情表》大言其孝,抗召拒官。陰險多疑、野蠻殺戮的晉武帝司馬炎,竟然允其不仕,贊其孝心。小孝治家,大孝治天下。家,是構成社會的最小細胞。只有家和,社會和國家才能安定;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和。因而,自西周開始,我國統治者就注重對百姓進行尊老敬老的教化;到了春秋戰國,尊老敬老已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至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孝道由家庭倫理擴展為社會倫理、政治倫理,“以孝治天下”開始成為貫徹兩千年帝制社會的治國綱領。陰謀和野心使司馬氏一統天下,但創業容易守業難,為了守住天下,毒辣殘暴的晉武帝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 李密,揣準了皇帝的心思,慷慨陳孝。孝,使他保全性命;孝,使他了卻心愿;孝,使他名傳千古。《陳情表》成為一篇與《出師表》相提并論的千古奇文,讀《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陳情表》與《出師表》被后人贊稱為“忠孝雙璧”, 并蒂綻放在中國古代文學的園地里。伴著《陳情表》的橫空出世,川江流域的孝道園地,又綻放起燦爛絢麗的花朵,芳香陣陣,順江而下,香飄一江流水,芳彌蜀地巴山。
沿著長江的時空隧道逆流而上,朝著更古遠的長江之畔探尋。一個柔弱的身影漸行漸近,這位不辭辛勞經常在江畔打魚伺姥的龐姓女子,演繹出“涌泉躍鯉”的神奇故事,闡釋了孝道文化的深刻內涵,使厚重博大的巴蜀文明源遠流長。
從幾千年的長江上游,沿著歷史的河流撐舟而下,將時間的舟楫泊在烏江和長江的節點——重慶武隆。這個奇異的節點因其山高水險和荒涼貧瘠被封建統治者定為流放之地。但是,幾千年來,川江孝道文化的精氣血脈因了這個流放地的沿襲秉承得以舒筋活血,涓涓長流。這潺潺水流,滴水穿石,滲入人心,將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們凝聚成一根根纖繩,高唱起一首首蒼勁雄健的川江號子,在險灘峽谷和懸崖峭壁之間,大寫出團結協作、敢撞敢拼、勇往直前的川江精魂。如今,秉承了這種精神的武隆人民更是群策群計,共謀發展,制定出旅游興縣富民的戰略目標,短短十數年,就將這曾經讓流放者悲歌泣血的險橋峭壁和溝壑洞天打造成聞名遐邇的人間樂園。
“喲嚯喲嚯喲嚯,穿激流喲跨險灘喲,號子一響,聲震天喲——”川江號子的吶喊又劃破了峽谷的寂靜,雖沒有舞臺上的高亢雄健,倒也渾厚遒勁。
覓聲望去,又見仙女山草原上邂逅的那老中少一家人。輪椅上的老年男子曾經是烏江岸邊的纖夫,前些年中風癱瘓后被兒子接到深圳居住。一家三口沒有發 現我,有說有笑地向前行,漸行漸遠,消失在遠方的夜幕里。
天下美景,我不乏游歷,但三代同游、其樂融融的景象并不多見。而武隆勝境,無論是天生三橋芙蓉洞,還是石橋湖泊仙女山,黃發垂髫怡然相樂的景象隨處可見。探其原因,與“印象武隆”老人免費觀演的活動不無關系。老人免費雖是簡單平常之舉,卻彰顯了武隆人對川江孝道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展示出堅韌豪邁的武隆人的柔情孝道。于是,武隆,這個歷史上的流放之地,開始成為天下人流連忘返的伊甸園。
因為,古往今來,“孝行天下,愛滿人間”都是人們的愿景。
作者簡介:蒲海燕,女,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毛澤東文學院中青年作家班優秀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