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很大,住著父親一人,開始我每每進得那住室,就覺得空虛、冷清,有種想流淚的凄涼感。
母親已去世兩年多了,父親亦孤單了兩年多了。
我們兄弟姐妹四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和原因,故而前往湊去看望的機會很少。
還好,母親去世不久,父親便從悲痛中解脫了出來,以前從不做家務的他也學著做飯炒菜,現在的飯菜也做得有模有樣了,這一點,讓兒女有了些許寬心。
時日久了,我們再看今天的父親,生活過得還很有規律,早晨五點起床,六點吃早飯,早飯后上一個半小時電腦,后在室內走動一會,就開始讀書寫作,十一點吃午飯,午睡十幾分鐘,又開一個半小時電腦后,再走動一會,又讀書寫作,晚上五點吃飯,六點出去散步至八點,九點睡覺,因為父親的胃口不好,所以每頓飯都比人家提前一到兩個小時。父親還常似玩笑又安慰的對我們說:“一個人更自由,隨心所欲,凡事自己和自己商量對了,‘全家人’的意見就一致了。”
父親說現在活得很幸福,說需要安靜的環境。是啊,父親愛寫,需要靜下心來才能創作些東西。父親讓兒女們不要去得太勤了,在我們要求下,每個星期天去一次,熱鬧一天。不知怎的,愛看書愛寫作的他也不是很喜歡人們這稀少的走動,像是我們奪了他寶貴的時間,有時我們去了,他也是照樣寫作,看不出一點歡迎與期盼的意思。我們也知道,就是父親有了這種執迷和愛好相伴,才趕走了寂寥無助的日子,迎來了愉快幸福的時間。
父親從退二線后,還真創出了一些作品,發表了一些文章,看他喝著小酒說著創作體會的那般高興勁,我們的心都跟著醉了。
父親當過軍官,做過法官,辦任何事愛講“認真”,故而,也將現在時間安排得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將空洞日子能過成豐滿滋潤,這也是一門技巧與哲學。我勸那些退了休的父親母親們亦應像父親一樣,學習一些愛好,修煉一種工夫,將那些空虛無聊老了的日子打扮得有滋有味生龍活虎。
孝心,就是讓父親母親舒心。愛心,就是讓父親母親順心,無論用何辦法,讓父親母親隨心所欲做他們喜歡的事了,我們做兒女的就是盡職盡責的孝順了。做兒女們的能為父母創出他們在熱愛的氛圍里生存就是最好的孝敬。